在新能源应用与自动驾驶领域国内著名的股票配资,城市公交是最先应用的场景之一。
如今,这两个领域蓬勃发展,广州城市公共交通的低碳和智能化转型走到了哪一步?在客流下降、驾驶员招聘难的背景下,拥有庞大公共交通规模的广州,又如何借助新能源与数字科技找到新出路?7月24日-26日,首届(广州)国际公共交通新能源和数字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广州召开,就此,国内外公共交通新能源和数字科技领域的专家和业内人士观点激荡,共探城市公共交通新未来。
新趋势:数字化、新能源与交通产业深度融合加速
虽然分时图上美股走势与比特币高度相关,但引发美股大跌原因显然不仅仅来自于币圈。包括迪士尼、罗布乐思等一众个股交出令市场失望的财报,叠加中期选举超预期胶着,都令市场情绪承压。
对于今天晚些时候才能陆续出炉的中期选举结果,资本市场也有着相对一致的看法,即共和党重掌国会有利于限制政府支出以及推出加税、收紧监管政策的能力。
新时代催生新生态,新生态孕育新机遇。如今,新能源和交通绿色转型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全面的市场化拓展期,电力驱动系统正快速向公交、出租、物流等领域拓展,我国也成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国,新能源公交车的爆发式增长正在深刻影响着能源发展新格局,公交用能正在从单向传输向双向交互演进。
数字化正在塑造交通和能源深度融合的新生态,公共交通和能源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新特征,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重要民生基础设施,成为体现城市韧性宜居的重要窗口,而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发展与城市规划,路网结构、功能布局、人口密度、交通治理息息相关,是综合性交叉性的系统工程。
“长期以来,城市公共交通在国家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指导下,在设施装备、服务水平、产业融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理事长许中志认为,一方面,城市交通设施中新能源公交车的规模化运营,大幅降低了城市交通的碳排放,城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为新能源车辆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为行业转型提供强大支撑。
另一方面,技术为出行提质赋能。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客流、运力、线路等关键信息,实现了公共交通资源的优质配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既为乘客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出行体验,也实现公共交通运营维护、监管等环节的智能化,行业管理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整体提高。
2020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选择了北京、上海、武汉等16个城市开展试点,鼓励城市探索城市和汽车协同发展的路径,通过集成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赋能,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与交通出行的智能化和网联化,以数字化手段加强了对基础设施、城市交通、公共服务、防灾应急的监管,丰富城市管理的手段。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路径已成为行业共识,也是下一阶段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所在。今年,工信部等多个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的通知,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20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又迈出了一个实质性步伐。
作为试点城市之一,广州建成架构完善的区域级车城网平台,连接和处理城市道路、交通、汽车等多维度、多层次的动静态数据,支撑智慧城市的应用建设和治理场景的不断拓展。在应用场景方面,公交、出行、快递、环卫等场景,都开展了无人驾驶实践,通过数据交互和云边端的智能控制,促进交通服务出行,从简单的出行向智慧出行方向发展,推动城市治理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阶段。
新引擎:公共交通电动化开拓交通能源新业态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能源和数字科技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广州谋划布局现代产业体系的步伐加快,广州新能源和数字经济近年来呈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65万辆,同比增长108%。截至今年6月底,充电基础设施充电桩达7.63万台,总功率320.4万千瓦,充换电站站点3519座。2023年广州数字经济产值达3946亿元,同比增长8.6%。
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东亚区首席代表刘岱宗分析,2009年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共同启动的“十城千辆工程”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起点,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的需求,催生新能源汽车生产供应链上的企业发展壮大,逐渐发展至今日的蓬勃态势,这种产业的先导性在如今的城市公交领域依然存在。“现在公交普遍面临客流下降的情况,更深入参与新能源领域是城市公交企业下一步发展的机遇。”
“未来两年,广州公交集团将进入新能源车辆和充电基础设施大规模更新、智慧交通产业全面升级的新阶段。”广州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小军介绍,一直以来,广州公交集团利用公交、出租电动化的契机,以新能源车辆应用和充电桩建设运营为起步,围绕充电、储能、动力电池利用等开拓多业态的新能源交通产业,打造具有广州公交特色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并借船出海,与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地区展开合作,同时率先探索自动驾驶技术在公共交通领域的示范运营,智慧交通拳头产品成功落地海外市场。
目前,广州公交集团运营有用户群体近40万名的“如约充电”智能管理平台,统筹运营近400个充电站、超8000支充电桩,建成2座总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综合型新能源低碳示范产业园,并开拓动力电池维修焕能、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光伏、储能等项目,为城市交通电动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充电保障。
今年5月,广州公交集团、宁德时代、时代智慧、广州巴士集团运输公司以及广州壹马时代等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车辆电动化、汽车后市场服务、商业模式创新、供应链金融、新能源产业人才培训等多个电池综合服务领域板块展开深度合作。7月26日,宁德时代电池售后服务中心正式落地,为新能源公交车提供动力电池的日常检测维保。
“现在广州的公交和出租基本实现电动化,新能源车的占比超过九成。”广州公交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于洁涵介绍,“未来我们正考虑以光储充一体化的综合能源管理平台为基础,建设虚拟电厂,构建碳积分碳交易体系。”
虚拟电厂是一个新概念。它是一种新型电源协调管理系统,既可以作为“正电厂”向系统供电调峰,又可作为“负电厂”加大负荷消纳配合系统填谷。对于城市公交系统来说,意味着可以通过虚拟电厂的调度,合理安排充电时间和充电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如约充电平台本身就有一定的用电负荷,经过储能,我们可以响应电网的峰谷用电需求,对用电功率进行调节。”于洁涵介绍,从能源结构来看,虚拟电厂也有助于增加绿色能源的比例。“传统的发电多为火电,现在我们借助公交车退役电池进行梯次电池储能,对光伏绿电进行储能。”而通过电网低谷时充电,用电高峰时放电,也可降低用电成本、减少停电限电损失。
新布局:自动驾驶巴士累计服务人次超百万
会场外,广汽集团旗下的祺迹L60自动驾驶小巴身披英雄花“皮肤”,正在进行静态展出。“车辆目前正在做测试认证,预计年底量产,首批数百辆车辆将交付给广州公交进行车辆置换以及作为明年广州全运会车辆使用,预计明年产量可达到数千台,可柔性定制的自动驾驶功能是主要亮点。”在现场,祺迹汽车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李力向参会嘉宾推介。
去年12月,广汽集团、广汽资本、广汽研究院技术团队与第三方战略伙伴共同出资组建祺迹汽车。祺迹L60使用广汽研究院联合祺迹汽车开发的轿车级全线控数智底盘,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自动驾驶等级的配置。李力说,“就像平时消费者购车一样可以选择不同的套餐,既可选择L2级的辅助驾驶,也可选择L4级的自动驾驶。”
在他看来,全无人的自动驾驶小巴可以突破公交运营的部分限制,拓展更多应用场景,“比如在晚间客流稀疏、公交班次少的场景下,全无人驾驶小巴可提供响应式召车服务,不需要司机驾驶,随时都可以根据乘客需求到站接载。”
去年底,广州公交集团属下广州巴士集团与文远知行联手打造的自动驾驶小巴,成为全国首个获得商业牌照的自动驾驶小巴运营项目,正式在广州开启收费运营服务。目前,广州公交集团在广州累计开通了10条自动驾驶巴士线路,投放50台自动驾驶巴士,线路覆盖广州塔、琶洲、生物岛等区域,市民可直接上车刷羊城通乘坐。
近日,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运营中心公布广州新增第七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新增天河区BRT专用车道为广州市一般道路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此前,广州自动驾驶巴士已经在广州BRT车道的夏园站至文园站区间投放。
“在投放之初,自动驾驶巴士领域是一片空白,经过数年的探索,我们内部已经形成了一些规定和细则,用于指导自动驾驶巴士的应用。”广州巴士集团四分公司自动驾驶专班项目主办丘孝威举例,“比如在行驶过程中车辆排队进站,如果出现违停车辆停在公交站前,自动驾驶巴士会将违停车辆识别为进站车辆排在其后等待,经过迭代升级,现在自动驾驶巴士已经可以识别是违停车辆还是进站车辆。如投放之初出现的急刹情况,现在在路测中已基本不存在。”
在BRT车道测试,与在普通车道测试又有所不同,“BRT车站与地铁一样有闸门,车站站台与路面也有落差,自动驾驶巴士进站一方面要注意车前突出的路感器不能超过门闸范围,避免伤害乘客,一方面停车时要控制好与站台的距离,避免乘客上车时踩空,这些都是需要不断调试的。”丘孝威说。
截至今年6月30日,10条自动驾驶巴士线路累计发班52.5万次,服务107.3万人次,行驶里程174.2万公里,整体运行情况稳定向好。坐拥庞大的公共交通规模、丰富的应用场景,广州城市公共交通敢闯敢试,在自动驾驶、在新能源、在数字化应用等领域探索前行,交通出行向智慧出行、绿色出行转型,与城市治理融合发展,交通新能源和数字科技产业方兴未艾,未来可期。
【文字】 南方+记者 郑慧梓
【摄影】 南方+记者 苏韵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