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的研究,揭示了中国越发严重的慢性病负担,以及地区间的不平衡。近日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发表了一项对1990-2021年中国及分省慢性病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的研究,作者认为,随着人口、环境、生活方式和医疗保健的变化,必须及时了解当前主要的心血管疾病及其特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文章通讯作者为中国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周脉耕,第一作者为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柳涵笑。主要研究数据来自“2021年全球疾病、伤害和风险因素负担研究”。该研究的数据综合自各国的疾病监测系统、人口普查、癌症登记、死因报告等。
慢性病占总死亡人数的91%
据测算,慢性病已经占全球疾病负担的一半以上,而在国内,2021年约1064万人死于慢性病,占总死亡人数的91%,造成了3.5亿人年(3.0亿~4.0亿人年)的寿命损失(DALYs)。DALY即伤残调整寿命年,是常见的卫生统计指标之一,旨在反映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
回顾1990年至2021年的数据,中国慢性病疾病负担呈明显上升趋势,死亡人数与DALYs等指标均有增加,但各类慢性病的排名有所变化。作者介绍,2021年死亡率排名前三的疾病依次为心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1990年保持一致。DALY率排名前三的疾病依次为心血管疾病、肿瘤、肌肉骨骼疾病,排名和1990年相比有所不同,肌肉骨骼疾病超越取代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升为第3位。
这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心血管疾病。据测算,1990年至2021年间,心血管疾病几乎占到慢病死亡的一半。2021年,心血管疾病导致510万人死亡,较1990年增加103.7%。紧随其后,2021年肿瘤导致了280万人死亡,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导致130万人死亡。此外,糖尿病、肾脏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死亡率也有所增加。但其他一些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的死亡率排名显著下降。
各地的疾病负担也有显著差异。作者表示,青海、西藏和黑龙江等省份的慢性病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DALY率相对较高,反映出这些地区在慢性病防控上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相反,香港、澳门和上海等地区则表现出较低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DALY率。具体到各类疾病,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省份心血管疾病都是主要死因,而香港的主要死因是肿瘤。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湖南、山东、浙江,精神障碍的疾病负担位居第三。
作者比对各类统计指标后认为,1990年至2021年期间,尽管慢性疾病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等指标在下降,但不应该忽视死亡人数等指标的绝对数量增加。这些是卫生系统必须承担的疾病负担。
高血压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出了挑战
疾病谱的变化与环境、经济、生活习惯等因素息息相关。柳叶刀此前刊发的一篇研究显示,1990年~2017年,中国居民疾病谱发生重大变化——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取代下呼吸道感染和新生儿疾病,成为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文章称,近30年中国在减少多种疾病负担和伤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有赖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教育水平提高,以及实行传染性疾病国家防控计划。例如,此前有专家告诉南都记者,国内部分消化系统肿瘤显著减少,与部分地区腌制食物的食用量减少有一定关系,其背后是经济发展使得饮食习惯改变。
不过,当下,受中国庞大的人口基于,以及老龄化等影响,逐渐增长的慢病负担仍需引起关注。作者举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高血压患病率的不断上升以及知晓率和控制率的降低,高血压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出了挑战。虽然国内家庭烹饪使用的食盐有所减少,但仍超过推荐水平。
“随着人口、环境、生活方式和医疗保健的变化,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也在不断发展,我们必须及时了解当前主要的心血管疾病及其特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作者写道。
彭博社援引两位熟悉谈判的消息人士的话说,在英国脱欧协议的谈判中,欧盟和英国的谈判代表在布鲁塞尔今天的谈判中取得了进展,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达成脱欧协议。尽管一位欧盟高级官员表示即将达成交易“还为时过早”,但市场气氛依然乐观,黄金等避险资产很难找到需求。
IndiaNivesh Commodities机构总监Manoj Kumar Jain补充表示,“可能达成协议的希望推升全球股市,贵金属表现转为负面,疲弱的美元无法给到黄金多头支持。”
2023年末,国家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从预防、筛查、诊疗、服务等方面给出了应对策略。不过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一些慢病防控策略的推广仍需有关部门发力。例如,吸烟是诸多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但国内卷烟销量近年来逆势上涨,控烟立法进程缓慢。(详见:国内卷烟销量持续上涨,专家呼吁卫健部门推进控烟立法)
采写:南都记者宋承翰 发自北京澳门股票配资